近年来,永定区委编办始终坚持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,提升编制使用效益,发挥机构编制效能,用好、用活机构编制资源,不断推动机构编制创新发展。
紧盯跟踪问效,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。将相关区直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列入职责履行、挂牌等情况“回头看”范围,结合第二次机构编制核查工作,对158个单位进行实地调研,摸清内部机构设立及职责履行情况、部门职责分工合作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、内部工作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,确保机构编制现状摸得清、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履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查得明。根据调研结果,对有关部门内设科室及职责进行调整,有效推动部门内部间履职尽责。理顺各派驻机构、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和属地单位关系。全区各街道统筹辖区内派驻和街道执法队伍实行联合执法。同时赋予街道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、派驻机构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,部门对派驻机构人员调整进行动议的,要充分征求街道党工委的意见,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人员的日常和年度考核均在街道进行。
优化编制配置,助推服务中心大局。试行用编预审制度。为进一步规范用编核准,将核准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的第一环节发挥最大作用,我区从今年5月份起试行《张家界市永定区编制使用管理制度》,在用编程序中增加了部门联合审核和编委领导审批环节,充分彰显了党管机构编制,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行政成本。加大人才引进支持。紧紧围绕 “人才强区”战略,积极为人才引进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。不断健全人才编制保障机制,建立“人才周转池”,具体为区直15名,乡镇街道10名,计划再建立120名编制的“教育专项人才编制周转池”,着力解决教育系统用编需求;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,全区各公办学校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、科研院所、服务全域旅游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,原则上要求使用除刚性安置外空余编制不低于50%的比例用于人才引进。
完善创新机制,服务教育事业发展。在永定区幼儿教育阵地上创新实行“民转公”机制。区委编办协同教育系统将利用国有、集体资产举办的民办园,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的事业单位登记,对中心城区的19所“民转公”幼儿园纳入公办幼儿园统一管理,增加学位3919个,打破了幼儿教育的学位固有机制和模式。对专项计划所需编制,据实保障;建立人才编制专库,优先保障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引进。通过“传、帮、带”、“送教下乡”、“支教园长”等一系列活动,对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公办园进行培训和送经,尤其是通过“民转公”改变身份的幼儿园,加大交流培训力度,改变幼儿教师的固有的、老旧的教育观念。
编辑:方韵